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进入互联网医院

  • 抖音号

  • 微信视频号

  • 哔哩哔哩

WARM

暖医暖院

首页 > 暖医暖院 > 人文关怀
08

2021.02.08

【杏林漫步】春来花已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还记得网上曾疯传的那条视频——戴着口罩的爷爷拉着手风琴慢慢地走在黯淡清冷的无人街道,悠扬悦耳的《喀秋莎》奏响,曲调激昂鼓舞人心。镜头一转,早高峰时间,新闻记者站在宽阔又空荡的武汉长江大桥上泪流:“我的武汉,他生病了,本该是车水马龙的桥上,此刻没有一辆车,我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小小的婴儿被放在小小的防护舱里,清澈无邪的眼中有着惊惧与害怕,委屈的扁起嘴巴,泪水无声的滑过无暇白嫩的脸颊,肉肉的手上布上了针管,大大地张开着想要一个温暖的怀抱。可他只能固执又倔强的触碰虚无的空气,舱旁的医护神色不忍却又万般无奈。 那时,心亦戚戚然的我发现身边美好的光景不见了,熙熙攘攘繁华的街道沉寂下来,都市车水马龙的繁忙不再,行色匆匆的人们戴着口罩,相互疏远,互相戒备。 时光流逝,现如今疫情魔爪已被击退,零星零散的偶发病例也都第一时间被控制住,站在医院的高楼向窗外望去,眼前的场景俨然与去年形成了鲜明对比,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万物蓬勃复苏,就连最讨厌的汽车鸣笛听起来也不觉得刺耳了。 而亲眼见证这场疫情退去并参与过抗疫斗争的我,有好多话想说。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大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是流浪地球里的一句台词,不曾想到会在去年春节期间几乎变为现实,灾难最初的时候没有人去在意,包括我自己,当灾难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完全没有准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 2020的开头真的不太好,很多人经历失意、悲伤、难过,在这一年失去了自己所爱之人,被命运无常的消息击垮过心中的信仰;很多人被这场莫名其妙的灾难打乱了生活节奏,打乱了工作进程,打乱了学习状态。 很多人明白自己曾经不在乎的可以任意随性的出门兜风沐浴阳光的日子居然变成了一种奢求,开始后悔并反省自我,开始珍惜每一次吃的火锅奶茶烧烤美食,每一次和家人朋友的相聚与陪伴。我们也开始明白“尊重生命”这四个字的重量。我们明白提高自己的能力很重要,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努力活在当下。 很多人选择相信祖国母亲,选择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医护人员的重要性也愈加地凸显。五千年的漫长岁月,祖国母亲遭受了很多的艰险阻挠,但是我们都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了,不管黎明破晓前我们面前有多黑暗,都已经迎来曙光,华夏民族拥有最勇敢最坚强的性格,一切艰难我们都能平安度过。 病虐桀桀危亡处,汝心灼灼护国安,疫情之下,所有人都在为这场战争出一份力,一起共渡难关,万众一心,我们见到了世间千万般真情,而如今,庚子已过,辛丑迎来,寒冬远去,春暖花开。(南区心内科二病区 孙迪 文/图 周晓娟/审核) 责编:朱伟华
更多
09

2024.12.09

今年春节,你回家吗?
今年春节,你回家吗?
更多
09

2024.12.09

南苏丹除“疣”记
南苏丹除“疣”记
更多
09

2024.12.09

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冬冬的七幅画: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更多
27

2022.06.27

【人文资讯】南区心理护理小组开展援沪护士心理疏导活动
6月20日下午,在南区护理部主任陈霞的组织下,南区心理护理小组为援沪医疗队护理人员举办了“守沪有你、舒心有我”心理疏导活动活动。活动在温馨舒适的阳光家园举行,由朱其华护士长主持,14人参与。 在朱其华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做热身运动——“大雁飞”,大家纷纷跟着音乐的节奏上下摆动双臂,像一只只飞翔的大雁。虽然只有五分钟,身体却得到了充分的放松。朱其华告诉大家,当下的关注点决定了当下的感受,今天的分享希望讲者敞开心扉,听者全情倾听。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大家双目微闭,回忆着这66天里记忆深处最难忘的画面,朱其华请大家将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并分享出背后的故事。第一位分享的是急诊科胡明老师,他在画里描绘了隔离期间从酒店的走廊遥望巢湖的画面,画里既有生活也有工作,既有辛苦更有收获,大家健康时互相鼓励,生病时互相扶持,刻画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战友情。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尚玥老师画了个年轻小伙,是一位在她初去方舱时给予她帮助的病人,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她慢慢适应了工作,传递出更多的爱和温暖。内分泌科马盼盼老师的画是大家在E舱的合影,她清晰地记得每个人的发型、站位,对她而言援沪是政府、医院赋予她的一项特殊使命。叶莉莉护士长在分享中真诚地说到:“在那样的环境下,才能真正感受到医院的每一次培训考核都是充满意义的,让我们能够在上海方舱医院展示出省医人的风姿风采。” 最后,大家共同唱起那首由援沪队员自己改编歌词的《送你一朵小红花》,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回响,留恋的回忆在脑海中回旋,感恩、勇敢、快乐、幸福洋溢整间小屋。疫情无情,但此刻,大家觉得生活美好,万物可爱。(南区心理护理小组  童丽娇/文 朱锐锐/图 朱其华/审核) 责编:方雯
更多
09

2021.02.09

【杏林漫步】大道不孤,德必有邻 —我与南区共成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犹记得2015年7月,我背着行囊,迎着朝阳来到省立医院南区,带着父母的期盼,自己的希望,年轻的心满是坚定的信念。南丁格尔曾说“能够成为护士是因为上帝的召唤,因为人是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初见南区,虽只有一座主体大楼,但整洁明亮的就医环境,碧绿的树荫,五彩斑斓的花儿,以及热情的南区人无不向我展示出了它的蓬勃与生机。新员工培训大会上,许戈良院长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集团的蓝图,希望的种子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播下。 扎根南区,你会被他的魅力所吸引,秉承“仁术济世,求实创新”的院训,南区人有着待病人如亲人,待同事如家人的浓厚人文关怀特质,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影响着每一个新南区人。记得在新生儿科时,那个迟迟没有被父母接回家的宝宝,护士阿姨、医生叔叔都变成了临时的“爸爸”“妈妈”,凑钱买奶粉、尿布、衣物、玩具,日日夜夜精心照顾,用他们的爱心给小宝宝一个温暖的家;记得在呼吸科时,有个无陪的老人突发病情变化,大小便失禁,抢救完成后,我的老师自然的为病人清理排泄物,擦洗完成后为老人换上干净衣物,老人清醒后很激动,老师却只是笑着说“我家也有老人,您就当我是您的孙女一样,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的老师用他的责任心为患者保持尊严;在心内科,有天晚上我值班,我的同事要去给不舒服的病人做心电图,我发现他并没有推治疗车,而是将心电图机抱在怀里,原来他是害怕治疗车的声响打扰到其他熟睡的病人,我科常收治心衰的病人,因长期受慢性病折磨,病人大多很抑郁,我的老师总是会在工作之余花大量的时间认真倾听病人的痛苦,然后给予安慰,鼓励,像朋友一样去理解他们,他们都在用关心为患者减轻痛苦。“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我的前辈老师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在用行动影响着每一个新南区人。原来,南区最大的魔力是他经年累月沉淀的传统,从我踏进南区的第一步便在我的生命中落地生根。南区十年,南区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从“大专科、小综合”医院转型升级为“强专科、大综合”医院,辐射影响力持续提升。我的六年,我也从懵懂稚嫩的轮转生变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带教老师。南区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学习发展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院内、省内、全国的培训学习及大赛,让每一个奋力拼搏的人进入南区时心中播种的种子都能生根发芽。我们与南区共成长! 过去十年,是南区人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南区人挥洒汗水拼搏出来的。面对新的征程,我们将继续风雨同舟,携手并进,奋力谱写新篇章!   (南区心内二病区 姚琳 文/图 周晓娟/审核) 责编:朱伟华
更多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微信扫码
互联网医院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庐江路17号

邮编 : 23000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天鹅路1号

邮编 : 230036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环湖东路107号

邮编 : 23003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阜阳北路与龙湖路交叉路口西北角

邮编 : 23113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繁华大道118号

邮编 : 23000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长宁大道1700号

邮编 : 230088